<tr id="wtzft"><nobr id="wtzft"><ol id="wtzft"></ol></nobr></tr>

  1. <tr id="wtzft"><small id="wtzft"></small></tr>

    
    

  2. <small id="wtzft"></small>
    <ins id="wtzft"><video id="wtzft"><optgroup id="wtzft"></optgroup></video></ins><output id="wtzft"><track id="wtzft"></track></output>

    機動車保有量逼近500萬輛 西安汽車普及率超過滬深穗渝

      上周,西安機動車保有量逼近500萬輛的消息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點。截至2月28日,西安市機動車保有量已超過493萬輛,西安機動車日增長2000輛左右,按照這個速度來估算,在4月中上旬,西安汽車保有量將達到并突破500萬輛。


      我國汽車總量超3億輛


      近9成是私家車


      我國是世界上汽車保有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今年1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4.17億輛,駕駛人超過5億人。2022年統計公報顯示,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3.19億輛,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2.79億輛,占比超過87%。與2002年相比,我國汽車保有量在二十年間增長14倍。


      西安一位汽車業內人士對華商報記者表示,就汽車人均擁有量而言,我國在全球并不算靠前。目前我國每千人擁有的汽車數量,超過巴西、土耳其,是印尼的2倍、印度的8倍,但不及馬來西亞、俄羅斯,亦不及歐美發達國家——大約是法國、德國的1/3,美國的27%。


      從需求端來看,汽車購買取決于兩點:一是買得起,這是生活水平提高、購買門檻下降、車貸推廣等共同作用的結果;二是需求端,或出于出行代步、生活需要,甚至有的是為了面子等因素。


      汽車已從昔日的奢侈品演變成如今的大眾消費品,在我國快速普及的原因都有哪些?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分析,汽車在中國快速普及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這是由居民收入提高所帶動的。而且,近年來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日益發達,汽車制造業不斷發展,汽車文化逐漸形成,也進一步推動了汽車走進千家萬戶。


      總體來說,我國汽車總量持續增長,存在諸多有利條件: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銷領跑全球,公路等基礎設施網絡規模居全球之巔,民眾購車、換車意愿等。


      西安汽車保有量超過深圳、廣州、天津


      受人口、經濟等因素影響,汽車在中國普及過程中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大量集中于城市。


      來自公安部交管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北京、成都、重慶、上海汽車超500萬輛,是汽車保有量最大的4個城市。蘇州、鄭州、西安、武漢超過400萬輛,屬于第二梯隊。不過,截至今年2月底,西安機動車保有量已超過493萬輛,距離500萬輛不遠。這意味著,西安汽車總量,距全國城市汽車保有量“第一梯隊”,只有一步之遙。


      根據《西安市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年末西安市常住人口(含西咸共管區)1316.30萬人。年末全市機動車保有量445.38萬輛,比上年末增加47.37萬輛。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369.06萬輛。簡單計算可知,西安私家車保有量約占全市機動車總量的83%。以此推算,當前西安私家車保有量,也已達400萬輛左右。


      橫向比較,西安常住人口雖不及深圳、廣州、天津,汽車保有量卻超過這些城市。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蘇州、鄭州、西安、武漢都是汽車不限購的城市,市場也能穩定發展,居于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穩固。


      在保有量擴充的同時,西安汽車普及率不斷提高。以西安常住人口1316.3萬人、最新493萬輛為例,按照私人汽車保有量占比83%來計算,私人汽車保有量約為410萬輛,計算可知,相當于每3.2人就有一輛私家車。這一普及率超過上海、深圳、廣州、天津、重慶等,在全國城市位居前列。


      實際上,西安汽車快速普及,體現出省內人口及經濟權重。華商報記者查詢“七普”數據發現,西安作為陜西第一人口大市,占全省人口比重的32.77%。2022年西安實現GDP11486.5億元,占全省GDP總量的35.05%。


      社交媒體上,不少人討論西安為什么汽車普及率如此之高?有人士表示,西安汽車保有總量大,主要是因為市區居住人口數量大、工作人口比例高、經濟主體集中且規模較大,排浪式消費升級推動了汽車快速普及等。


      車市預期恢復下


      西安汽車產業有望“產銷兩旺”


      3月3日上午,華商報記者在西安南三環附近一家汽車4S店看到,這里陳列著不少樣車。負責人王先生說,去年因疫情影響,展廳和售后客流都出現下降。預計今年的銷量會出現上升,會有更多經銷商拿出促銷來拉動汽車消費。為促進汽車消費,充分釋放消費潛力,西安多次發放消費券。


      陜西省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陜西汽車產量133.8萬輛,創歷史新高。在全國各省市汽車產量排名中,陜西從2021年的第13位躍升至第8位,汽車產量同比增速達66.9%,居全國第一。陜西新能源汽車產量已占全省汽車總產量的76.2%,占全國新能源汽車總產量的14.5%。


      車市預期恢復之下,迅速發展的西安汽車工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有望迎來“產銷兩旺”。2022年,西安生產新能源汽車101.52萬輛,同比增長277.7%,問鼎“全國新能源汽車生產第一城”??梢哉f,全國每生產7輛新能源汽車,就有一輛是“西安造”。


      西安美好生活文旅商業研究院長夏強認為,汽車工業發展常會影響當地車市品牌結構,一如上汽在上海及周邊市場、長安在重慶市場等具有較強存在感。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比亞迪在西安市場具有較強的存在感,因為限行因素、地理氣候條件,西安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要更高一些。


      早晚高峰出行擁堵


      成了上班族的煩惱


      西安汽車“500萬時代”將至,在汽車產銷增加的同時,高峰期堵車成了不少上班族的煩惱。


      另外,部分熱門商圈、區域停車難。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有車主反映,西安部分路段違法停車現象較為集中。有市民反饋,經常找不到停車位,這往往出現在缺乏停車位規劃的老城區,以及人員集中區域。


      通過社交媒體可以發現,大城市高峰期堵車是個老大難問題。怎樣科學管理,緩解擁堵問題?


      華商報記者梳理發現,為解決這一問題,部分地方創新改進方案。比如,為緩堵保暢,西安以優化“信控”為重點,通過智能信號燈改造等,給一些路段“量身”打造信號優化方案,推進暢行提速。上海交警推出十項排堵保暢舉措,采用一套數字化“神器”,盡可能在堵車來臨前就采取措施。


      柏文喜表示,在機動車總量不斷沖向新高的背景下,需要克服的是擁有汽車和日常用車如何平衡、私人汽車與公共交通如何平衡的問題,需要引導大城市市內交通主要依靠城市公共交通解決,而私人汽車主要用于市外、市郊與城際交通用途等轉變,以化解城市交通擁堵,形成高效有序的城市交通與通勤體系。


      汽車越來越多,該不該限購?


      面對快速增長的汽車數量,各地面臨的交通、環保及城市管理壓力不同,所采取的應對手段也有差別。過去十多年里,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杭州等城市先后施行限購政策。


      隨著近年西安汽車保有量不斷攀升,有西安業內人士郭先生建議汽車限購,這樣雖然降低了汽車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但是對交通出行、環境保護利好。


      目前西安對掛綠牌的車輛沒有限號。因此,有人建議,西安應該學習上海,對于插電混動類汽車掛藍牌,只對純電驅動車輛掛綠牌,這樣可以減少路上出行的車輛。


      不過,在柏文喜看來,限購并不能有效解決汽車保有量增大后的相關問題。為規范汽車使用,可以通過提高汽車使用條件與成本,解決購車與用車、城市擁堵問題,這是國際上一些城市管理私人汽車的經驗。


      崔東樹認為,在現有經濟和市場條件下,汽車限購不利于消費潛力釋放。他近日發文指出,汽車消費和汽油消費占規模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40%左右,是消費的頂梁柱。


      夏強認為,在城市出行中,路網規劃科學性、公共交通作用都是關鍵項。一方面路網建設和運行的合理程度,將會決定機動車通行效率。另一方面公共交通具有運力大、價格低、方便快捷、經濟環保等優勢。提升公共通行效率,甚至適當延長服務時間和路線,都能讓市民在衡量性價比中自愿選擇公共交通。 華商報記者 李程 黃濤 攝影 趙彬


    標簽: 西安汽車普及率

    閱讀:0

    圖匯

    HOT PICTURES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