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wtzft"><nobr id="wtzft"><ol id="wtzft"></ol></nobr></tr>

  1. <tr id="wtzft"><small id="wtzft"></small></tr>

    
    

  2. <small id="wtzft"></small>
    <ins id="wtzft"><video id="wtzft"><optgroup id="wtzft"></optgroup></video></ins><output id="wtzft"><track id="wtzft"></track></output>

    澄城縣莊頭鎮跨越發展的密碼探尋


    一座鄉村小鎮的華麗顫變


    ——探尋澄城縣莊頭鎮跨越發展的密碼


      今年9月份,由農業部主辦,在湖北咸寧開展的全國一村一品產業扶貧經驗交流暨村企對接活動中,澄城縣莊頭鎮作為全國唯一的鄉鎮代表,被農業部授予第六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稱號,并在大會上做經驗交流。對于一座地處中國西北部貧困縣的小鎮而言,能夠有幸喜獲這樣一份殊榮,殊非不易。


      大約十年前,這里還是一個不為人知的地方,因為距離縣城太近,商業貿易難以繁榮,農業種植低端粗放,田間作物大多以小麥、玉米、大豆等傳統農作物為主,全鎮只有15口機井,旱澇隨天意,農民靠天吃飯,人均純收入不足2000元。


      農村經濟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在哪里?伴隨著近年來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洶涌大潮中,澄城縣莊頭鎮以特色產業開發為支撐,緊緊依托和發揮資源優勢,始終把開發一村一品,引領群眾脫貧致富作為全鎮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短短幾年時間,先后建起2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1個省級旅游文化村、1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注冊了28個農業合作社和“真仕佳”果品商標,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現代設施農業生產帶和田園休閑度假鄉村旅游區。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630元,實現年均增長34%。用看得見的發展實惠向社會各界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1.jpg


      一人富不算富


      小櫻桃成就大產業


      2016年5月10日至12日,陜西省最大的櫻桃文化藝術節在澄城縣莊頭鎮郭家莊村舉辦,省市縣多位主要領導到會指導。櫻桃,被譽為“春果第一枝”,近年來在莊頭鎮發展勢頭強勁。它的從無到有,緣于一位好黨員、好村干部“李忠賢”;櫻桃產業的規?;?、品牌化、集約化發展,則得益于莊頭鎮黨委和政府。


      2001年,莊頭鎮郭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李忠賢帶頭砍掉了自家的蘋果樹,栽上了10畝紅櫻桃,四年后每畝收入超過3萬元,櫻桃銷售供不應求。村民們眼熱心動,紛紛改種櫻桃,全村櫻桃種植面積迅速擴大,郭家莊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櫻桃村”。一人富不算富,全民富裕才能實現小康。為了讓致富成果惠及更多群眾,莊頭鎮黨委、政府借勢而為,作出“加快櫻桃主導產業培育,打造省級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決定,一系列推進園區建設的舉措陸續實施。


      ——配套基礎設施。劃定重點栽種區域2萬畝,加快生產道路硬化鋪設,建設抽水站2座,打機井11眼,襯砌渠道5200米,鋪設灌溉管網4900米,尤其在設施園區核心領域,實施了全省最先進的全自動噴灌滴灌項目,有效解決了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和灌溉用水兩大難題。


      ——強化科技支撐。積極引進先進的無菌組培苗木技術,率先在全省建成最大的櫻桃脫毒苗木研發和培育基地,年可向社會提供優質苗木30萬余株。同時,創造性把櫻桃栽培引進溫室大棚,使櫻桃成熟期從15天延長到兩個月,不僅實現了櫻桃成熟的季節性梯次互補,而且提高了農業抗自然災害的能力。


      ——引進龍頭企業。以打造“有機櫻桃﹒人間仙果”品牌為目標,學習“荔民模式”,流轉土地千余畝,給予政策扶持,吸引陜西潤強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入住園區,建立專業化合作社,認證“真仕佳”櫻桃品牌,對于新栽櫻桃的果農每畝給予500元的財政補貼。


      在政府的引導扶持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全鎮櫻桃栽種擴模提標步伐加快,五年內從近千畝發展到8600畝。僅2016年,全鎮新栽櫻桃1900畝,產業增收3620萬元,幫助脫貧農戶49戶163人。


      產業富民與生態富民相結合


      好風景成為看得見的生產力


      時下,“鄉村游”已經成為城市居民生活“新常態”。莊頭鎮緊緊抓住機遇,堅定“生態型、文化型、產業創新型鄉村旅游”發展理念,把產業富民與生態富民相結合,使農村真正走上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之路。


      2012年春訓會,莊頭鎮明確了打造“渭北鄉村旅游第一鎮”的新目標,規劃了黃土峰林景區“一核兩板塊三帶多片區(123+n)”的建設總體思路?!耙缓恕?,即景區主核心,包括永內民俗文化村、薰衣草莊園、生態養老社區、黃土峰林游覽區;“兩板塊”,即黃土峰林板塊和鄉村休閑板塊;“三帶”,一是東部閑情幽谷體驗帶,包括戶外探險區、主題牧場、桃花苑,二是西部西河休閑養生帶,包括休閑體驗區、生態養心區、觀光文化服務區,三是南部科考觀光體驗帶,包括地質科考游覽區、荷花谷、杏花谷;“多片區”,主要是核、帶中未包括的特色餐飲區、開心農場、黃土窯洞住宿等。


      一場會議,改變了一座小鎮千百年來傳統農業發展模式,也唱響了加快鄉村旅游、促進農旅互動、實現三產融合的進行曲:


      2012年6月,啟動建設百畝連體式溫室大棚。如今,32座大棚銀光燦燦,棚里種植草莓、櫻桃、冬棗以及各種四季蔬菜,時常引來游客采摘休閑,形成了一派“四季有水果,滿目盡田園”的農村自然風光。


      2012年10月,啟動“特色觀光農業”工程,發展冬棗300畝、黃芩1萬畝、金銀花300畝、矮化富士蘋果1172畝、設施大棚220棚,全鎮農業種植呈現從傳統向現代、從分散向集約、從普通向特色的跨越轉型。


      2014年5月,啟動“跨溝觀光大橋”工程。投資400余萬元開挖土方18萬立方米,打壩鋪路,變天塹為通途,使永內到縣城從10里縮短為3里,成為永成示范園快速發展的“黃金干線”。


      2014年6月,啟動永內村土墻窯洞改造工程;2014年8月,啟動建設景區服務基礎設施;2014年10月,啟動黃土峰林景區建設;2016年3月,啟動生態綠化工程……


      一項項工程有序推進,一個個項目落地實施,一個生態型、文化型、產業創新型的鄉村旅游示范鎮冉冉升起。


    2.jpg


      先洗臉、再打底、后化妝


      美麗鄉村為美麗經濟錦上添花


      習近平總書記講:“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鞭r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是決定實現中國小康夢的三大重要標尺。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村的全面小康,不僅包括農民收入的全面提高,還包括人居環境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質量的提高。改造提升農村面貌,就是讓廣大農民群眾享受現代文明的生活條件和生活方式,過上更加體面、更加幸福的小康生活。


      經濟步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如何讓占大多數的農村人口生活質量和環境進一步得到快速改善,從而全面實現小康,成為莊頭鎮黨委、政府的工作重心。


      長期以來,莊頭鎮因產業單一,發展相對滯后,與周邊兄弟鄉鎮形成了很大的差距。面對基礎差、底子薄、任務艱的特殊形勢,全鎮上下不等不靠,按照“先洗臉、再打底、后化妝,重點突破、示范引領、全面推進”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響美麗鄉村建設攻堅戰。


      以城鄉結合部“五村一社區”和轄區5條主要干道為重點,在全鎮范圍內集中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對通村巷道“三堆”、雜草、村中陳舊垃圾、建筑垃圾進行徹底清理,累計清運垃圾80000余方,平整土堆10萬余方,拆除旱廁、戶外臨建8000余處,硬化道路22公里,砌筑道牙3600米、花墻7.8公里,栽種樹木12萬余株,安裝路燈650盞,制作文化墻5200平方米,整治力度之大、規模之大、鄉村面貌變化之大,前所未有。


      確立永內、郭家莊、柏門、鄭家等8個先行示范村,重點打造,示范引領。堅持從村情實際出發,保護傳統古建筑、古遺址,對8個村莊的硬化、綠化、美化、亮化進行統一設計,依托項目支撐,全域鋪設村莊排水管網,硬化村莊道路,安裝太陽能路燈,繪制特色文化墻,栽植綠化苗木,讓村莊有水、有綠、有景,使人們能夠記住濃濃的鄉愁。


      一個個村莊脫胎換骨,成為一道道亮麗風景。不僅改善了村容村貌,復活了一處處鄉村記憶,讓人們重新記住了鄉愁,還帶給人們更多增收致富的門路。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在莊頭,人們吃農家飯、住農家院,玩得不亦樂乎,美麗莊頭成為澄城旅游的一大亮點。


      莊頭,一座小鎮的蛻變與崛起,讓人們讀懂了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的密碼,更看到了新農村建設的路徑與希望!


    圖匯

    HOT PICTURES

    返回首頁